艋舺老地名散步|艋舺龍山文創B2,帶你重新認識萬華的歲月痕跡

先來欣賞一段影片吧!
從小就住在萬華的我,每當有人問我是哪裡人,我都很自豪地說「萬華人」,因為我知道萬華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地方。
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這句耳熟能想的名聲,不管是大小朋友都一定聽過。如果說台北的繁榮開始於萬華,這個稱讚一點都不為過。艋舺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,與台南府城、彰化鹿港三足鼎立,歷經近300年的繁華洗禮,艋舺的廟堂建築、老街古巷、百年老店,都存有歷史風華的歲月痕跡。
今名萬華的艋舺,是老台北的發源地。台灣話艋舺(Monga)是平埔族語,意指獨木小舟,讀音聽來鏗鏘響亮,也反映了清領當年此處的強悍民情與拓墾精神。人人耳熟能詳的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,指的就是台南、鹿港、艋舺這三個地點因為商港衍生而來的繁榮。
但隨著長大,我才發現自己現在認識的萬華,和以前的萬華有一點不同。現在的萬華是由以前的北萬華、中萬華、南萬華組成。北萬華在西門,中萬華在龍山寺,而南萬華在加蚋仔。原來我是南萬華加蚋仔人,而大家記憶中的萬華大部分都是停留在龍山寺,這時我也才發現我對艋舺龍山寺的熟悉程度原來也不是這麼熟悉。
而大家也知道萬華在以前是非常興盛,台北市的聚集地,但隨著時代演進,現在雖然並不是重要聚集地,但是充滿了滿滿的歷史人文,以及現在新舊產業的交融,變成一個大家必來的旅遊景點。
而最近在政府的推動之下,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重視想喚起曾經那個台北市繁華地。不僅重新規劃出艋舺龍山文創B2,也有非常多的導覽活動正在持續進行當中。想更了解萬華,就直接請專業的老師帶我們導覽。
這次我和朋友一起報名了導覽活動》主題導覽-艋舺老地名散步的導覽活動。導覽大致路徑:從艋舺龍山文創B2起訖。從華西街、貴陽街、剝皮寮,繞一圈艋舺,主要介紹沿路的老地名。
一開始先在艋舺龍山文創B2櫃台集合,簽到和押證件租借導覽設備。接著就開始導覽囉!
這是我們這次的導覽老師—路向南 老師。
首先我們到了葛拾遺,不仔細看還真的注意過這家店,但認真看才發現它是非常有味道的老建築,很難想像裡面由文史工作者所經營的二手書店,很有特色。
接著看到這棟周佛記大樓,每次都有看到這棟但卻不知道原來這是周氏家族的。大輿出版社也是周家的。
繼續聽老師導覽。接著我們走進龍山寺。
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保護之二級古蹟,與國立故宮博物院、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臺旅遊的三大名勝。
人們虔誠的祈求。
在龍山寺裡面有一角張德寶敬獻。聽老師說才知道張德寶為臺灣清治時期著名的艋舺郊商。張德寶商號的創始者。乾隆三年龍山寺建造後,帶動了周邊商圈的發展,當時有一句俗諺:「第一好張德寶,第二好黃阿祿嫂,第三好馬俏哥」,指的是艋舺三位最有錢的人,張德寶的船行、綢布莊在西昌街,馬俏哥也在此經營船行,加上後來有一些香舖紙紮店,使這裡變得十分熱鬧。
不能錯過龍山寺外圍美麗的造景。
接著走到人人皆知的萬華茶室文化老街。其實我覺得這個真的很特別,每個國家都會有的紅燈區。保有很多傳統文化及建築。
仁濟醫院位於廣州街的仁濟院創立於清同治年間,日治時期合併育嬰堂、養濟院、同善堂、回春院、保嬰局,稱為台北仁濟院。
舊址與新址的交錯,我很喜歡這個時代差距感。
沿路經過看到一個非常特別的古山園旅社。外面用一個艋舺戲院的放映版深深吸引我停下腳步。這座6、70年代原為提供「休息」的旅社,似乎已經轉型為具有文史意味的老旅社。
繼續往內走,在一個老房子前面有攤販,原以為是住家,才發現這是一座小寺廟–金安宮,這個隱密的地方我還是真的第一次來,金安宮上方紅磚下面石塊修建,仍舊保留5、60年代寺廟的風格。
台南擔仔麵,米其林一顆星。改天想來朝聖看看。連聽在地人都說很好吃!
華西街一直是我會去裡面吃吃喝喝的地方,從我媽媽的年代就開始在這裡開店做生意了,每次都會聽到媽媽說這裡的故事,所以我也特別喜歡在這裡逛逛。裡面有非常多隱藏美食呀!
繼續走到這個地方,我覺得超酷的,老師說這是當時第一批進來台灣的入口據點。腦中開始有畫面當時他們是怎麼進來的。
講到台北地區的「暗訪」,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艋舺青山宮。其實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到這裡,才發現艋舺青山宮的歷史與艋舺發展史脫不了關係。
口渴了,走到阿波伯楊桃汁買杯飲料休息。
在阿波伯楊桃汁旁邊後面就是祖師廟了。聽老師說這裡還有很多古蹟一磚一瓦還沒挖出來,聽了我覺得好驚訝!但我也很希望能多點人重視這邊,並且重新規劃,讓這裡的一切保留。
老師說這裡的廟有一半被拆掉了,因為當時要拓路的關係。所以看到這個保留一半的寺廟也是覺得很神奇。
老師最後展示一張古地圖,跟我們說明我們今天走的一個路線和以前他們怎麼區分的。
最後來到剝皮寮歷史街區,萬華地區目前仍保存有清代街道樣貌的。這裡位於清代艋舺核心的東南側,清代稱為「福皮寮街」,街尾為清代艋舺營盤駐軍之所在,也是通往古亭庄的道路。古亭庄、景尾(今天的景美)可以經過這裡到艋舺港口,也因此清嘉慶年前就已形成市街。後來,因為「福」的臺語發音和日語的「北」相近,所以在地圖上日本人記為「北皮寮」,而「北皮寮」以臺語發音就成了今天的剝皮寮。
老師指著地板上的古地圖,跟我們介紹說當時的店家分布規劃,這時候突然覺得好有趣,自己走在曾經的那條街,腦中很有故事畫面。
整趟我最喜歡的就是剝皮寮了,保有舊有文化及帶入新的商機,讓人彷彿置身於老萬華了。
最後我們回到艋舺龍山文創B2參加春點茶饗的手作活動,認識台灣烏龍茶的百年歷史。老師一一介紹要如何分辨好的茶葉品質,以及破除我們平常喝茶的迷思。
果然一拿出來比較,連我自認喝不出茶的好壞的人都喝出來了。尤其我學到茶的厲害之處一定是在它冷掉的時候可以喝出來!

延伸閱讀

艋舺龍山文創B2|台北西區也能逛的很文青,了解萬華的歲月痕跡

【各項評比】
▲整體★★★★☆
▲價位★★★★☆
▲外觀★★★★★
▲行程★★★★☆
▲服務★★★★☆

【門市資訊】
▲店名:艋舺龍山文創B2
▲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地下2樓
▲電話:(02)2302-1598
▲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ngaB2
▲官方網站:http://longshan-b2.taipei/zh-tw
▲營業時間:
週一至週日 上午11:00 – 下午7:00